黎家山水黎家松

233

□藝洺

黎雄才-1910-2001

黎雄才,廣東肇慶人,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曾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終身教授、顧問。幼年受精通裝裱、擅畫的父親黎廷俊熏陶,曾師從高劍父,臨摹古畫數百,得以構建重傳統、重寫生觀念。期間,還到司徒奇等主持的烈風美術學校學素描。後到日本學畫,黎雄才擅長巨幅山水,畫作氣勢雄渾,自成一格,其畫松亦為一絕,被稱為「黎家山水」「黎家松」。

一九二六年,黎雄才拜高劍父為師,其時已隨居廉入室弟子陳鑒學習居派傳統繪畫的訓練。高劍父對黎雄才的培育,始於在春睡畫院的教導,並資助黎雄才於一九三二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四年。留日期間,黎氏致力研究日本的「博物學」,體會東洋畫人嚴謹觀察自然的態度和方法,影響他日後在中國畫創作和教學的方向和實踐。三十年代,作品《瀟湘夜雨圖》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獎。

黎氏山水畫以焦墨、渴筆寫生,作品氣勢宏大,雄勁獨勝一時。作品氣勢清曠,千峰競秀,煙雲氤氳,意在千里。而他畫中蒼勁之松,飲譽中外,為藝界稱道。是他對中國山水畫的探索和實踐的碩果。他強調師承古法,國畫韻味,講究物象質感和意趣之純藝術追求與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無不出自生活,映對時代。如代表作品《森林》、《武漢防汛圖卷》等。

黎雄才與關山月是比肩而立的嶺南畫派中堅畫家,黎氏以極具個性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山水畫,為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教育和中國畫創作奠定全新的經驗與模式。在談論嶺南山水畫創作成就時,當推關山月和黎雄才,而就中西融合和上承宋元下開「新山水畫」,則非黎氏莫屬。

黎氏早期的作品和四十年代的西北寫生就已具宋元繪畫意境和氣息,顯示了他對傳統繪畫的理解和把握,後期作品單純的筆墨程式,是構成「黎家山水」的重要特徵。黎氏從上世紀的三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在其 《旅行寫生日記》,每天描繪人物、樹木、山石、草蟲、花卉,其中有多幅被雨水浸化的雨中速寫。早在一九五六年,黎氏已赴蘇州、無錫、鎮江、太湖,南京、杭州、紹興寫生,比傅抱石四年後組織的二萬五千里寫生要早數年,端見他勤於寫生和先見之明。

黎雄才的山水畫筆墨精妙、風格清新,幽靜雅潔,情趣自然。所寫松瀑泉流、蒼翠欲滴、山勢雄峻,膾炙人口。晚年更以「黎松」標榜畫壇。黎雄才畫作受高劍父的影響不多,他在日本取法的「朦朧體」僅延續到他回國初期,漸而演為揉合傳統筆墨與日本渲染的新畫風,以濃郁的揮灑,表現景色的趣味和空間,一切恰到好處而臻於妙境,給人一種很「實在」的感覺。晚年創作仍在臥遊山水之間的狀態下,將記憶裡的印象再現,得益於他早自四十年代不斷寫生的胸有丘壑,走出師從隂影的直接成果,迎來五十年代之後的創作高峰期。故而,許多人看過他的山水畫,尤其是畫松,反應都會是:震撼,不可思議!

黎雄才最重要的作品是《武漢防汛圖》。一九五四年夏,武漢遭遇長江洪災,作者參加抗洪搶險,奔波於泥濘的堤岸;認真觀察、仔細寫生,晚上整理畫稿,苦心經營,在大量寫生稿的基礎上,創作出長達近三十米的《武漢防汛圖》長卷,以全新的山水畫範式聲重藝壇。

黎雄才 虬松清泉圖 設色紙本
黎雄才-行洲-水墨紙本-1962年

在書法方面,黎氏成就同樣突出,郤長年書名被畫名所掩蓋。他的小楷學習鐘繇,隸書直接漢碑,章草則出自皇象,成就頗高。早年行書有高劍父古藤味,晚年大字書法仍見舊痕。亦喜愛於畫幅作較長的題字,經營布白,相互輝映。曾於《書法筆記集》中摘錄歷代書論,有所認識和理解。強調以書法的執筆、運腕、法度進行繪畫創作,筆墨和線條流露出深厚的書法神韻,表現出濃郁的文化意蘊。

黎雄才先生治學嚴謹,作畫勤奮,為人豁達,重情義。對他的才情、筆墨功力以及對中國山水的貢獻和藝術精神尚待更為細膩的梳理和評價、繼而得以光大和傳承,正是再讀似熟還生的黎雄才藝術的意義所在。